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TALK | 期待基金会行业为资助官员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支持

基金会论坛 CFF2008 2021-10-10

导读:


相比基金会领导层,一线项目官员更贴近一线,掌握着更为丰富具体的一线资讯,直接影响公益项目和行动的效果;在服务群体和NGO眼中,他们也是最直接了解基金会的渠道与窗口。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一线项目官员的声音总是被忽视。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将于11月22日至27日举行,主题为“因势聚力,协创未来——变局挑战中的基金会”。围绕2020年会主题,我们推出“一线TALK”专栏,倾听项目官员的个体之声,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成长感悟,也借此观察和透析基金会及整个行业的变化。


本期是“一线TALK”03,我们回访了五年前“来自基金会的TA访谈录”里的汤婷,目前担任沃启公益基金会垃圾分类项目人员。让我们一起看看五年来,她个人发展及对行业的思考生了哪些变化。


▲本文经访谈对象确认发布,仅代表访谈对象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一线TALK 03

汤婷

沃启公益基金会垃圾分类项目人员,6年社会工作专业学习,2013-2017年进行生态社区项目资助管理、以及落地社区实践项目,2018-至今,城市社区垃圾分类项目资助管理。


以下是访谈全文


谈是否会留在公益行业:

即使自己未来因为一些原因不在这个行业了,也会从事与这个行业相关的工作。


请问您还在五年前采访时所在的机构吗?让您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若离开该机构,您还留在同一领域吗?为什么?)是否有一些因素曾让您有要离开公益行业的想法?


我还留在5年前的机构。首先是对机构开展的项目议题有兴趣,另外当时有一支很棒的团队,陈一梅,付涛,刘海英,耿和荪等都是行业的前辈,给到很多经验指导和知识的分享,团队氛围很好。在机构转型初期不稳定的时候有想过离开,但机构相关领导和理事们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处理,也给了我和同事留下来的信心。并且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社会工作专业,想把它深耕下去,现在坚持做了这么多年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所以也愿意在这个行业工作。


这五年来,您作为公益行业从业者发生最大的转变是什么?加入公益慈善行业以来,您身上哪点是从未改变的?


刚才也提到,首先是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对可持续社区、社区治理、自组织发展及培育方面的议题特别感兴趣,也想继续学习。第二点是觉得自己思考能力提升了,之前自己都是做事的思维,照着流程做,而不去思考背后的运作机制,逐渐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沟通、社区走访学习,以及特别是沃启秘书长付涛老师指导和引导,会从不同维度去思考了,我认为付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学者,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维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没变的是会一直坚守从事与公益行业相关的,即使自己未来因为一些原因不在这个行业了,但也会从事与这个行业相关的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谈自己心态变化:

刚开始看着同学进入企事业单位等,认为那些工作才是“正规军”,现在逐渐认可自己的工作,并且觉得很有意义,有探索下去的动力。


5年前的采访您提到,社会对公益行业不了解,不知道你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个。现在身边人的反应有转变吗?


有转变。家人的话虽然还不是很了解公益做的到底是什么,他们能理解的还是认为做慈善,但他们能从我的日常状态上感受到这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我在朋友圈会发一些和工作有关的东西,朋友看到了觉得我分享的东西挺有意义的,挺有价值的。主要是我自己心态也有变化,刚开始看着同学进入企事业单位等,认为那些工作才是“正规军”,但工作几年下来,我逐渐认可自己的工作,并且觉得很有意义,有探索下去的动力。


之前访谈中很多项目官员呼吁加大对基金会人才的扶持(职业培训、职业规划、项目管理)。这五年来,根据您所在机构的情况,这方面有所改进吗?达到您心中的期望了吗?您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和成长的?


我一开始在万通基金会的时候是协助项目主管,项目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多的指导。在社区落地执行生态社区项目时,因机构主要业务就是生态社区,机构团队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传播上都给与了协助,特别是秘书长陈键在项目执行中多次深度参与和指导。在沃启基金会,团队间组织过多次的行业知识分享和探讨,并且还通过执行项目的能力建设多次外出交流学习,比如参与明德项目评估培训。


*图片来自网络


谈基金会资助:

资助官员要有一定的引导能力,特别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要协同梳理项目整体脉络。


和五年前相比,您观察到现在做资助的基金会多了些嘛?资助效果如何?您现在对资助工作的理解和之前有何不同?


我的观察是变多了,主要是企业基金会起来了,在行业里越来越活跃了资助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是不是在解决真问题,解决问题的干预路径是不是在逐年优化确实需要去思考,并且加强对项目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探索取得成效的机制是什么,形成知识产出,不仅仅是结项报告式的产出。


资助工作不仅仅是项目的资助管理,更是协同合作伙伴去推动目标实现。今年在万科基金会项目官员林虹的指导下,初次尝试协同伙伴梳理项目,一起梳理项目基础、利益相关方、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活动、衡量指标等,过程很痛苦,但是很有收获,伙伴反馈更加清晰项目整体脉络,也更能抓住问题点及目标点在哪。资助中很大的感受,即使有着多年丰富项目经验的实践者,虽然在做事上很有能力,知道要做哪些事,也有期待的目标,但要做的那些事是不是能促进目标实现、以及提出的问题和目标是否准确等项目逻辑不清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所以资助官员要有一定的引导能力,特别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要协同梳理项目整体脉络。


*图片来自网络


谈职业发展困惑:

行业里比较缺乏对公益从业者的职业规划。不同阶段应该要具有哪些能力、必要做哪些方面的学习等,没有一定的行业标准,更多是个体自行的摸索。


目前对职业发展有困惑嘛?具体是什么?和五年前有何区别?当年的困惑是如何化解的呢?


目前困惑是作为公益从业者的职业规划的问题,总体感觉这个是行业里比较缺乏的。不同阶段应该要具有哪些能力、必要做哪些方面的学习等,没有一定的行业标准,更多是个体自行的摸索,这反过来对个人成长也有较大影响,期待能有所改变。五年前的困惑更多局限在所做的项目上,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把项目做好,化解方面,前面也说了机构和团队同事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您对基金会行业的未来呈现悲观还是乐观基调?您觉得哪些问题在变好,哪些在变坏?下一个五年,您对工作和基金会行业有什么期待?


乐观。公益行业相比企事业单位有其独特的价值,而且专业性也在提高,比如我们资助的一些公益伙伴已经不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真的在解决问题;并且以项目为杠杆撬动多方资源,协同推动问题解决。变坏主要是观察到的METOO事件,但行业一些机构也出台了相关的防御制度。


下一个五年,对工作期待,结合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对基金会行业的期待,针对资助官员多一些实质性的互动,除了资助管理方面的干货,建议增加一些项目经验、案例、模式梳理方面的探讨和分享,还有对资助官员协同引导能力方面的支持。另外希望资助官员走到公益伙伴一线执行的情景中,去了解他们在做的活动,并且做一些梳理。


我最后有一些经验想传递给年轻的资助官员。第一,多找机会深度参与到公益伙伴的项目当中,协同伙伴梳理项目整体脉络、复盘、反思等。第二,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梳理,代入研究的视角,提升知识产出的质量,挖掘出项目更多的价值点。


END


排版 | 陈诗恩  访谈、整理 | 李秋池



-  推荐阅读 -


做公益不能只关心自家的“田”,还要思考如何应对共同的“灾”


困在基金会中的项目官员,公益初心如何守护?


-  2020年会正在进行时 -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